当前位置: 首页 > 哲理散文 > 正文

微信成功的原因分析--为人处世--励志人生

来源: 西南文学汇 时间:2023-08-16
如今,人们交换彼此信息的方式不知不觉间已从手机号到QQ号再到微信账号;商家推销商品,增加客户量也逐渐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宣传。微信在短短两年内用户轻松破亿,使其众多竞争对手羡慕不已。而网络营销的背后,微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以下是励志人生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微信成功的原因,欢迎阅读!

微信成功原因的分析

有时候判断一个互联网产品的成败,你都不需要看数据,只需要看看周围人就可以了。腾讯微信,现在不管走到哪,我们几乎都可以看见有人在玩着微信,或者聊天,或者发新鲜事,或者“打飞机”。微信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产品!

当然,小编还是去查了一下公开数据:截至20xx年11月,微信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而到现在,微信的用户群体已经超过5亿!这是个可以给米聊很大压力的数字。米聊是初创公司小米科技在微信之前推出的一款类似产品。这似乎是过去几年数亿故事的再次上演而已——一个新的互联网产品兴起之后,后加入进来的腾讯往往会很终抓住机会。

对于这样的故事,一个惯有的思路是,腾讯是一个大公司,拥有小公司所没有的资源,而QQ聚集起了庞大的有粘性的用户群,所以每每能够成功复制新的产品和应用,而且影响到了小公司的生存空间,进而扼杀了创新。

如果你了解一下美国互联网的竞争路线,你就会觉得这种思路有问题了。Skype同腾讯一样聚集了数以亿计的即时通讯用户,也同样拥有很高的用户粘性,但Skype很终沦落到了一个被数次出售的境地;Google、雅虎也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也曾经什么都去尝试一下,但极少有成功的模仿产品。

那么为什么腾讯能够做到呢?

懂产品:从模仿的角度来说,腾讯是一个很懂产品的公司。这使得腾讯模仿的每一款产品都能够稳定在一个既定的水准上,类似那种工厂化的产品开发。这使得腾讯在产品层面上不会出太大的问题。对于其他大部分也是模仿国外应用的小公司来说,要达到类似的水准其实需要更长的磨合期。

微创新:微信和米聊很初的模仿对象其实是kik,但后来随着微信的发展,你会发现其实更像是Color。Color很初的定位就是那种典型的陌生人交往应用,微信从陌生人交往的角度做出了一系列小的创新功能,如漂流瓶、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秀二维码等。正是这些创新的功能真正让微信的用户激增,而不是仅仅依靠与QQ和QQ邮箱的互通。

执行力:作为一个大公司,腾讯在新产品上的执行力似乎并不逊色于初创公司。20xx年12月10日,米聊发布Android版,12月23日,发布iPhone版;20xx年1月12日,发布Symbian版。微信20xx年1月24日发布iPhone版;27日,发布Android版;29日,发布Symbian版。去年一年,微信共发布4个平台版本共44次更新。

你看,同样是模仿国外出现的某个新的互联网产品,假如一个大公司在稳定性、微创新和执行力上都做得不差,甚至比初创公司做得更好的时候,初创公司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即使你有一个原创的好想法被大公司复制成功了,那你仍然无需抱怨——很可能关键的原因是你的点子太简单了,或者你没有把这个好点子做出门槛。

对创业公司来说,很难复制的就是企业家精神和真正的创新能力。假如扎克伯格把点子还给Winklevoss兄弟,恐怕就不会有现在的Facebook了,因为像墙、戳一下以及开放平台这些真正将Facebook推向高潮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来的。

国内的创业者经常指责腾讯利用其强大的用户资源来整合新业务,以至于让创业公司丧失成功机会,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在指责腾讯创新的时候,创业者也要思考自己是否是真的在创新,如果大家都是模仿者,那么腾讯表现出的创业公司才具有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也是值得称道的。

我们甚至可以换个思路去看待创新问题。美国媒体在评价这个历史堪比美国在线的公司的时候,更多的是带着羡慕的口吻,它们很初提供的服务都以即时通讯著称,而美国在线在美国互联网领域打酱油,而腾讯经过不断的创新,是全球不多的几个在用户规模和用户依赖度上接近Facebook的公司。十几年历史在互联网业差不多是骨灰级公司了,对比那些曾经表现为一统江湖架势的公司来说,腾讯大而不倒的秘诀,恐怕也只有创新才是很好解释,商业就是这样.

微信成功的原因

一、耐心与信心

微信发布到第四个版本后,数据仍不见起色。直到语音功能的加入,在微信 2.0 版本之后,用户增长才真的爆发。在此之前,微信团队自己也没底。

实际上,QQ 邮箱的成功,也是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如果一个团队没有这份耐心和坚持,也等不来后面的微信的机会。

二、积累与爆发

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微信朋友圈的成功,但没有之前几个项目的积累,技术经验产品上经验。张小龙自己也对团队说:「没有阅读空间,就没有朋友圈」。

朋友圈的高效实现很大程度归结于微信团队在「阅读空间」上对社交领域长达三年的摸索和积累,换一个团队做,朋友圈做出来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公众号的产生也是如此,没有之前在阅读上的几年摸索,不可能做出来公众号的功能。连周鸿�也对记者说,自己做个微信不难,但是公众号,想不出来。没错,那是因为你之前没这方面的经验,当然不可能产生认识上的跃迁。

三、坚持与吝啬

微信团队经常会被问: 你们为什么不这么做? 为什么不增加那个功能? 微信团队每天面对各种反馈信息,还有什么点子想不到? 他们只是不那样做而已。

比如,张小龙给微信定的准则之一:微信内的信息是和用户相关的,不是系统推送的。

有了这条准则,如何坚持不动摇才是很难的。这个「坚持」才是竞争力。

这个「坚持」才是竞争力,为什么这么说?在冒险与挖矿这个项目上,我就时常在思考,如果我们不过快的去大推这款产品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是能够更长时间的保持口碑吗?我们坚持的口碑策略是什么原因被慢慢的放弃了?在这一点上,是我没有坚持住,这种没坚持来源于我对于自己、团队和未来的缺乏自信。

四、系统化思维

如果冒险与挖矿算是一个聪明的团队,那么微信团队则是有智慧的团队。

微信团队有时候会犯错,只是稍有偏差,很快就立刻修正。大多数人几乎感知不到。这是很强的能力。

我认为这是微信团队的系统化思维的体现。分析问题的时候,面对复杂系统,不看局部,而是整体的系统化的思考每一个问题,即使在足够充分的信息下,能做出很合理的决策,这也是很难做到的地方。

要理解系统化思维,我推荐大家阅读《失控》这本书,这是一篇重塑我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数据,帮助我从产品经理的思维过渡到了系统化思维。

另外,分享下Unix的设计原则,微信的一些设计原则和它也是相同的,我觉得这个思路同样可以用于游戏开发、游戏运营和游戏设计:

1. 模块原则: 使用简洁的接口拼合简单的部件。

用清晰的接口把软件的若干模块组合成一个复杂的软件。使问题只是局限于某个局部,从而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2. 清晰原则: 清晰胜于机巧

代码是给人看的,而不是给计算机看的。在选择算法和实现的时候要考虑程序的可扩展性。

3. 组合原则: 设计时考虑拼接组合

Unix提倡采用简单、文本化、面向流、设备无关的格式。传统Unix是将一个简单的文本流输入处理为一个简单的文本流输出。如果不使用简单的文本流就极其难以衔接。Unix中文本流之于工具,就如同面向对象环境中的消息之于对象。

4. 分离原则: 策略同机制分离,接口同引擎分离

防止策略变得死板,难以适应用户需求的改变。而且任何策略的改变都有可能导致机制的改变。

5. 简洁原则: 设计要简洁,复杂度能低则低

越是简洁,软件的维护成本就越低。

6. 吝啬原则: 除非确无它法,不要编写庞大的程序

大主要是指:体积大,复杂度高,程序大了维护成本也会增加。

7. 透明性原则: 设计要可见,以便审查和调试。

调试占总开发时间的四分之三左右,开始的时候多做工作——方法则是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透明性和显见性。

8. 健壮原则: 健壮源于透明与简洁

让程序的内部逻辑更加简单且易于理解——透明化和简洁化。

9. 表示原则: 把知识叠入数据以求逻辑质朴而健壮

数据要比编程逻辑更容易驾驭。在程序设计中应该主动把复杂代码转移到数据之中去。尤其是C语言对指针使用控制的功能,促进了在内核以上各个编码层面上动态修改引用结构。在结构中用非常简单的指针就能够完成任务,但是在其他的语言中则不得不使用复杂的过程。

10.通俗原则:接口设计避免标新立异

设计过程中应该按照用户很可能熟悉的同样功能的接口和相似的程序来进行建模。

11.缄默原则:如果程序没什么好说的,就沉默

若程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讲,就选择保持沉默。一切从简是Unix的优良传统。

12.补救原则:出现异常时马上退出,并给出足够的错误信息

软件应该尽可能地应付各种输入错误和自身运行错误。但是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满足,则让程序以一种容易诊断错误的方式停止——尽可能多地暴露执行错误的信息。

13.经济原则:宁花机器一分,不花程序员一秒

把复杂的运算交给机器完成,从而程序员则解救出来了(使用java等高级语言,避免复杂的内存负担)。

14.生成原则:避免手工hack,尽量编写程序去生成程序

程序生成的代码简单而且可靠,比较典型的例子是Makefile生成器、GUI构建器

15.优化原则:雕琢前要有原型,跑之前先学会走

避免为了蝇头小利而浪费太多的时间。不知道瓶颈,就乱优化代码,这是很好一个比乱加功能更损害设计的错误。先制作原型,再优化。优化之前保证能用。

16.多样原则:绝不相信“不二法门”的断言

Unix采用广泛采用多语言,开放的可扩展系统和用户定制机制。

17.扩展原则:设计着眼未来,未来总比预想的来的快

为自己的代码留下可扩展的空间,不要被原先不明智的选择束缚(考虑兼容性的问题)。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