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英语散文 > 正文

李建军--秋假

来源: 西南文学汇 时间:2021-10-30

文 李建军

 

节令中秋,候至秋分,正是一年瓜果飘香,庄稼成熟的丰收时节,每每这个季节,总是会想起学生时代放秋假,秋收秋种的劳动场面。

 

渭北高原,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素有“关中粮仓”之美誉。

 

经过夏种和一百天左右的生长期,玉米、辣椒、红薯等秋粮作物相继成熟,中小学校便会放秋假。

 

一来让我们这些学生娃帮助家中秋收秋种,既可以弥补劳动力的不足,也可以学习基本的劳动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通过劳动,切身体会“粒粒皆辛苦”耕作的艰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动力。

 

初到地头,一个个勇气十足,三下五除二挖倒两棵玉米,但没过十分钟,便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地蔫呆呆直发愁。

 

 

 

 

 

父辈们便会训诫道:干农活这样不行,不能性急,不能凭三分钟热度,谁一口也吃不成个胖子,力气要匀开来,一下是一下,这样人也不会太累,才能出活。

 

于是父辈们一边讲解劳动要领,一边弯下腰,一手攥住玉米秆,一手拿起镢锄,对准根部,只一下,玉米秆应声而断,敲掉黄土,三下五下,就挖下了一大捆。

 

就这样,在父辈们手把手的教导下,我们在田间地头上了人生的*一堂劳动课,学会了人生的*一次劳动经验。

 

挖玉米是个力气活,太阳高照,暑热的余威尚在,再加之玉米秆又高且密不透风,不一会人便会汗流浃背,汗水顺着脸颊直往下淌。

 

而且玉米叶上都带有密密麻麻的毛刺,挖玉米、掮玉米秆,一不小心,就会在脸上、胳膊上划下一道道血口子,让汗水一浸,又痒又痛,劳动强度可想而知。

 

劳作的间隙,大人们便会招呼大家休息一会,歇口气。

 

我们也便趁机寻找甜甜的“蜜蜜秆”,成熟的玉米秆吸收了天地的精华,水分和含糖量都很高,嚼着“蜜蜜杆”,吮咂着玉米秆里流出的甘甜汁液,劳动的疲乏瞬间以缓解。

 

 

 

 

没过几天,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堆满了带壳的玉米棒,犹如一座座小山一般。

 

母亲们便会把那些未完全成熟的、嫩嫩的棒子,或煮或烤,以此来犒劳辛勤劳作的家人。

 

我们这些孩子们闻着煮玉米的香味,还没等出锅就早已迫不及待,刚一揭锅,就各抢一支,直烫得双手边捣边吹气,也不肯放下,呲着牙咧着嘴,直往嘴里送。

 

在灶眼里烤熟的棒子,还带有焦香味,更惹人喜爱,往往是啃得我们满脸满嘴都是黑乎乎一片,未曾吃完,看到彼此的惨像,都早已笑得前仰后合了。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庄稼人顾不上休息,要抓紧把棒子剥壳晾晒,要不然时间一长玉米就会发霉变质。

 

一家人围坐在棒子堆前,听着大人们讨论着今年秋粮的收成,闲谈着家里的琐事,手中飞快地剥着玉米壳,或两两相系,或编成长串。

 

不几天,房檐下吊着的,墙上挂着的,杆上搭着的,树上盘着的,到处是黄灿灿的玉米棒子,长如大辫子,高似金宝塔,与墙上鲜红的辣椒串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真正的乡间农家丰收画。

 

 

 

 

收秋后腾出来的黄土地,要将地里的玉米根、杂草等清理干净,稍稍进行晾晒,经过平整便可以播种冬小麦了。

 

播种完毕后,远远望去,一大片一大片楦软的黄土地,就像是一张张巨型的毛绒绒的地毯,在黄土高原上无限地延伸开来,一眼望不到头。

 

就这样,庄稼人便又开始了对新一轮丰收的耕耘与期盼。

 

当然,无论是挖玉米,刨红薯,还是摘辣椒,以至于任何一种劳动,其中劳作的艰辛是远非几段文字所能尽述的,个中滋味也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有所体会。

 

千百年来,黄土地上的农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代代相传,用他们的勤劳与汗水,浇灌着脚下的这块沃土,感激着土地的恩赐。

 

而作为回报,这块土地也从未吝啬过,亏待过庄稼人,用它的肥沃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关中人民,人与黄土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生生不息。

 

如今,随着*发展的日新月异,土地的耕作方式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庄稼人也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仍然舍不得离开这片土地,依旧坚持着精耕细作,精心侍弄。

 

或许这片土地早已融入了他们的血脉当中,也只有在面对着黄土地时,他们,才能感受到踏实与满足,祖先如是,当代如是,后世也定当如是!

手术治疗癫痫
癫痫病怎么治疗
哪里治疗癫痫很好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