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情感语录 > 正文

桂林特产

来源: 西南文学汇 时间:2021-10-29

桂林特产

桂林市阳朔县福利镇渡头村一群农民,与文学结下缘分,自发组建了文学社,有成员57人,撰写小说、散文、诗歌、填词、作赋、唱山歌,成为另类农民典型,让不少游客惊讶。

渡头村的农民们,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自息的日子。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们却怡然自乐,生生不息。傍晚收工,坐在屋子里,炒几个青菜、炒几颗螺蛳酿,悠然喝上自家米酒,三两杯下肚,清清嗓子,来一段原汁原味的福利彩调(阳朔民间一种歌谣调子),回荡于木楼翠竹间,令听者心里发烫。饭后,坐在家门口,抽着自己种的叶子烟,吸一口,吐出烟雾,微眯着双眼,想想地里庄稼,哼着民谣调子,白天辛苦顿时烟消云散。第二天,太阳还没升起时,赶着牛儿下田忙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然而,是正这样一群农民,自发组建了文学社,将一些喝过墨水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聚集一起,撰写散文、小说,诗歌,楹联,村姑唱山歌。看到他们办的文学园地,出版的朴素刊物,不由想起陶渊明的诗,有一种“君看陶集中,饮酒与归田。此翁岂作诗,真写胸中天”意境,刷新了我头脑中的农民印象。居说,2012年8月1日,渡头村农民文学成立5周年日子,邀请了阳朔县文学协会及部分福利镇在外工作的文化人前来指导,盛况空前。当文化人们走入竹林,看到村里人忙碌布置会场,操着家乡浓浓音调的普通话欢迎来宾,请他们签名留言,宾主脸上洋溢出喜悦笑容。会议过程中,地地道道农民,光着大脚丫,卷起大裤脚,书写出一幅独特亮丽风景。渡头村农民热爱天地山川,用火热激情讴歌农村生活,用农民淳朴心灵体味人间世相,写出了一篇篇歌颂美好时代、赞美脚下土地、喜悦田园味道的作品,也许他们的文章一下子难登大雅之堂,也许不能出人头地,有的人为了用好一个词,拿着小学字典查呀找呀折腾半天,终其一生也难以达到大诗人李白“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的境界,不过是一群平凡的人,但他们字里行间都是对生活一种阅读——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语言、文学基因才是很纯朴、很经典的文化现场。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从渡头村农民文学社荡漾开来,阳朔县其它乡镇、村寨有文学、艺术社团的肯定不少,由此推测,阳朔、桂林民间文化当然有独具特色之魅力。

到过桂林的人都知道,早在建国初,从*层面规划,桂林没有工业,是靠旅游支撑财政收入。灵山秀水确实眷顾桂林,让大自然精华集中在那里,桂林旅游得天独厚,老百姓富甲一方。近十多年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有心人看得出,从桂林至阳朔公路两侧,清一色产业园区,中药材种植、大棚蔬菜种植、特色果树栽培、西瓜基地、牲畜饲养、水产养殖比比皆是。酒楼、农家乐、特色产品出售村寨星罗棋布。旅游加上农业产为收入,可以说,奔跑在小康路上,在西南几省,桂林农民是处于领先位置。

游客还能见到一种奇怪现象,在桂林,尤其在阳朔村庄,很少见到豪宅、豪车、豪华设施,大多是木楼、砖瓦房、摩托车,还有渐渐绝迹的自行车。就连兴坪渡口——阳朔旅游之窗口,设施还是十二年前的老东西。农民的钱花到哪去了?

全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刚刚富裕起来的不少人群,建豪宅别墅,买豪车,修筑豪华设施,喝名酒抽名烟,吃山珍海味,打麻将,进舞厅,玩情人……五花八门,精神茫然,灵魂找不到支点,与行尸走肉何异?更有甚者,他们对什么都不珍惜,以换新为时髦,换手机、换房子、换朋友、换别墅……“老婆都换了几个”话语成为炫耀资本和评判身价优劣砝码。二十多年前,北上方深离婚率为37.7%,上海为39.7%。现在,据民间悄悄统计,已经达到70%以上,农村都达到了40%左右。物质生活富裕起来,情感层面却急剧下滑,精神找不到归宿,灵魂成为孤魂野鬼,这种状况到底是进步还是堕落?人格是演进还是萎缩?

在声色犬马的世风中,福利镇渡头村一群农民代表着阳朔、代表着桂林农民形象,他们耐得住寂寞,坚守着清贫,纯净自身操守……不被灯红酒绿迷失,不让声色犬马腐蚀,不受庸俗世风吹荡。其精神底子大山般厚实,灵魂纯真似漓江一样清澈悠长。旅客们不得不用另一种眼光审视桂林人,不得不用另一种眼光审视自身。在渡头村,村民离婚率不到5%,别说老年人、中年人,就是青年人也非常珍惜眼前的幸福。他们珍惜山水,珍惜风景、珍惜产业、珍惜生活。他们珍惜亲情、友情、爱情就像珍惜民族历史、民间文化一样,小心呵护、修补、整合、完善,他们精神伊甸园仿佛阳朔的山水一样美,情怀像漓江水似的清澈碧绿。怪不得刘三姐出自这里,阳朔具备爱情天老天荒、情感底蕴和男女相爱很执著人性的原初现场。

二十多年前,刚刚开始在文学小径爬涉的我,总是纳闷:为什么经典《刘三姐》就出在桂林,出在阳朔?别处山川也秀美,流水也清澈,传说也神奇呀!仅仅是上帝眷顾桂林……在渡头村,我找到了答案。千百年来,正是渡头村农民文学社一样的民间文化组织,搜集、整理、传播、加工着当地山川地理掌故、民间故事、神奇传说,才让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艺术家进入桂林,寻找文化现场,对山川地理掌故、民间故事、神奇传说进行艺术加工,肯定要依赖这些民间文学组织的原版为基因,加以延伸、拓展、升华、圣化,经典名著才能够诞生,才能够辉映后世。如果没有原始材料,文学家、词作家、音乐家乔羽、雷振帮艺术修为再高,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在民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本民族的子孙敬重、喜欢、传承本民族文化,其根才原汁原味,其特色才地久天长。仅靠几位文学家凭想象加工、拿文学艺术灵犀塑造、用经典传播,那是空中楼阁。刘三姐是桂林山水孕育出的精华,是所有桂林人优秀特质的集中体现,是桂林山川地理掌故、民间故事、神奇传说代言大使。桂林山水俊美永存,刘三姐美丽便地久天长;桂林人人性美流传,刘三姐的魅力就地老天荒。一个形象、一部经典能够与山水同在,那是缘。

2013年,在阳朔县委宣传部组织下,阳朔出版了一本散文集、一本小说集、一本现代诗集、一本楹联集,共一百多万字。从阳朔近千名文学协会会员、楹联协会会员中精挑细选而出,非常有品位,有价值。仅渡头村农民文学社就有8人作品入选,创造了奇迹。而我们一个县,文学协会尚不足30人,更别说出版作品集了。爱好文学,重视文化,就是重视精神追求,重视灵魂的厚重。精神追求高雅了,灵魂厚重了,无论时代怎样发展,社会怎么变化,世风怎样吹拂,眼睛不会迷失,心灵不会失去平衡。

在传统眼光里,农民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自息,就是雨天一身水、晴天一身汗。阳朔渡头村农民热爱文学,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改写了不少人印象中的农民形象,农村并不是文化荒漠,在百花齐放的桂林文学界,渡头村农民文化协会、文学社、民歌是一颗颗耀眼夺目的新星,越来越吸引世人眼球,引领人们走进渡头村,走进新印象中的农民。

有缘的你,去到桂林,不忘记探访农村、农家,那里有桂林山水精华,有原汁原味感觉,有刘三姐故事原版,捕捉到了,你就成了刘三姐,变成了文学经典里一颗文字,变成了民歌里一缕颤音。

长春有哪些癫痫医院
婴儿癫痫病能治好吗
小孩癫痫病治疗的费用

热门栏目